数据分析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个阶段?

本文主要围绕工作业务场景进行梳理,以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为切入,梳理数据应用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数据分析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个阶段?

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数据方法解决,数据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事物或业务,依据内在逻辑,提炼出结构化的特征。本文主要围绕工作业务场景进行梳理,以做学问的三重境界为切入,梳理数据应用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前段时间有档节目,《说唱新世代》,slogan是“万物皆可说唱“,从社会热点到赞助广告,没有说唱玩不了的内容。起笔写下1年来分析师的总结感悟时,也是想到了这句话,”万物皆可分析“,想要表达的是,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数据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事物或业务,依据内在逻辑,提炼出结构化的特征。

举个生活中的栗子,比如你想买房,有2个备选方案各有优点,你非常犹豫无法抉择。A位置好,小区环境好,但价格太高超出部分预算;B位置一般,小区环境一般,但是价格便宜且在预算范围内。

这时,你可以把房屋的选择抽象为3个关键因素(衡量指标),分别是地理位置、小区环境和价格,然后写下你对于各项因素的考虑权重(保持相加总和为1),通过你的实际感受对2个房源的3项因素分别打分(比如最高10分),最终将各项因素的权重和得分相乘累加,可以获得2个房源理性得分(如下表)。

数据分析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个阶段?

好了,看来你内心更倾向于A房子。

言归正传,接下来本文主要围绕工作业务场景进行梳理,王国维曾说做学问的三重境界,第一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数据分析解决业务问题,也有这三重,以此为切入,梳理数据应用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上高楼,可以看到路的尽头,事物面貌尽收眼底。数据应用的这一重,通过数据来概括事物的特征,可以知其然。

1.1 了解业务现状

为了准确的提炼出事物的关键特征,需要明确业务现状,清晰定义业务问题。需要走出去了解业务现状,不能闭门造车,包括业务设计逻辑和业务实操流程,这是明确业务问题和特征的基础。

寻找关键角色和关键事项

关键角色一般是业务执行方或者需求方,他们是业务的一线同学,负责业务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业务流程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关键事项是指具体的业务流程,比如研究仓内生产效率,与之相关的业务事项就是仓内作业生产。

业务流程认知

业务流程认知的过程,是和用户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和关键角色沟通,可以获得关键角色输入的二手资料。很多事在过来人看来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虽然合理,可以满足业务现有需求,但未必是最优解,因此需要辩证听取业务输入,保持信息接收,保持思考独立,不断提问和挖掘业务内在逻辑。

深入走查关键事项,可以获得业务实操带来的一手资料。这是不经关键角色加工后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带着二手资料获取的信息,去实操感悟,数据结论如果站得住脚,可以做哪些针对性的业务动作;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二手资料无法带来的业务角度,更为立体地理解业务全貌。比如通过走仓,直观了解仓内的生产流程,比业务加工后的二次输入来的更加立体。

归纳业务问题

通过业务流程认知,了解可能存在问题的业务环节,并对业务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描述性分析(平均值/最大值等)、对比分析(环比/同比等)等常用的数据现状探查方法,可以归纳现有的业务问题。比如在业务重点项目中,对比现有指标和目标值,可以发现业务目标达成的现状,对于未达成目标的指标,也是未来去优化改善的事项。

1.2 明确分析目的

明确业务关键问题

对于数据探查或研究型的分析,即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时,需要在归纳得到的多项业务问题中,通过关键角色调研,或者数据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确定对于业务达成影响的关键指标和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决定了分析的重点是什么,能通过对20%的指标进行分析,解决80%的问题。

明确业务深层目的

对于业务方提出的明确需求,通过了解业务现状,获得需求分析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启动分析,用于解答什么业务问题,分析输出结果具体用途是什么),最终目的是基于业务原始需求,明确需求目的,并对分析目的进行解构,便于下一阶段的分析。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重,知其然而后达到知其所以然,数据表现只是表象,为了解释关键指标或者需求数据的变化或构成,需要去探查数据背后的原因。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常是耗费时间精力的,需要有第二重境界的觉悟:为了关键数据的分析,衣带渐宽不后悔,这是值得为之憔悴的事情。

2.1 确定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模块、分析假设、分析方法、具体分析的维度/指标、指标具体的口径等,主要的作用是需要在开始分析前,就规划好从开始到结束的路径。

MECE法则,提出假设

假设主要解答的是“为什么”,即指标为什么波动,受到什么业务逻辑或购买心理影响。

假设的提出遵循MECE法则,这是《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一个思考工具,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需要尽可能的穷举所有的可能性,是从少到多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前期深入了解业务现状,基于业务理解,才能提出贴近业务实际的假设,不至于南辕北辙;另一方面,需要尽量突破现有思维框架的限制,这时候可以借助成熟的分析工具(PDCA、层次分析法等)帮助达到MECE。

提出假设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果假设得到验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是天马行空无法落地的假设,也是无法产生业务价值、无法解决业务问题的。

拆解维度和指标

提出假设以后,需要去思考用怎样的维度和数据指标,可以验证假设。维度的拆解,需要基于业务理解;指标的确认,需要基于数据思维。

比如在计划补货中,探查哪些原因影响了缺货率的走高,可以假设①补货下单的影响,假设 ②柔性不够增加了缺货影响。在两种假设中,可以拆分维度BU、SPU,去看指标关键指标的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分析框架的质量,决定了最终的分析质量。因为一旦开始执行,就很难再会去思考新的分析视角。所以确定好分析框架再开始,其实就是分析成功的一半。一方面,可以试着从关键角色(比如业务执行者、汇报的业务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跳出所沉浸的问题本身;另一方面,与关键角色、组内同学讨论分析框架,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分析盲点。

同时,基于完整的分析框架,需要与关键角色确定最终的交付产出,如果内容较多,最好能够有分阶段产出的时间规划,双方达成一致,方向对齐。

2.2 判断数据结论

获取基础数据

分析框架确定后,就需要进行数据开发。数据开发的产出结果直接影响了数据结论的判断,对于数据开发过程,一方面是线上数据和线下数据的校验成本不同,线上数据通常是经过清洗的可直接使用数据,线下数据需要确认数据统计逻辑,保证数据质量;二是需要保证数据结果校验,通过极值、空值、异常值校验,反查数据开发逻辑,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据结论判断。

数据描述不是数据结论

呈现分析结果时很容易把数据描述和数据结论混为一谈,但二者是两个层面的输出。

数据描述是数据的表现和现状。数据描述尽量图表可视化,但不要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数据的目的,是以能说明问题为出发点的,尽量不放和结论无关的数据图表。

数据结论是对于数据描述的解读。结论需要尽量精简表述,同时站在阅读者的角度上思考可读性,都是可以降低阅读者心理门槛的。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重,是基于数据结论得出业务建议的过程。这是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帮助发现业务机会,发挥业务价值。最终实现第三重境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在寻找业务突破点,通过数据分析结论和业务建议,会发现原来业务过程中未曾留意的落地价值点。

3.1 提出业务建议

业务建议是基于结果指标到过程指标的拆解,提供给业务的可落地方案。有价值的业务建议是基于清晰数据结论,加之业务了解的基础上得来的。业务建议是可供业务讨论优化的,如果没有业务建议的分析,是容易让业务执行陷入决策瘫痪的,从而放弃业务落地和改变,继续原来无需改变选择的舒适圈。

3.2 传达分析结果

最终的结果汇报,是讲故事的过程,其实很依赖于分析师的经验,在这方面,仅能以不太多的经验做一些总结记录。

在精不在多

不要写冗长的报告,报告内容在精不在多。报告的价值体现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结论、观点和建议。

好的开头,好的结尾

好的故事开头应该直截了当的告诉阅读者,观点和结论是什么。让阅读者既获取了整体内容大纲,也带着问题继续主要内容的了解。好的故事结尾应该是业务建议,既建议业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并能够给出业务行动带来的价值改变。

当然,并非所有的应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路径,都必经过这三重阶段。比如,如果只是想知道昨天的库转是多少,那只要经过第一重阶段就可以获得结果了。但这三重阶段,按我现在的理解,基本覆盖比较全面的数据分析过程,也希望在后续的分析工作中继续积累,与各位共勉。

作者简介
九乐(le),网易严选数据分析师,数据路上的求知者,负责严选供应链计划的分析工作。
来自:网易有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8nQTfPx1Shr101ZH0vzTw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

(0)
Afenxi朋友们的头像Afenxi朋友们编辑
上一篇 2021-10-12 11:02
下一篇 2021-10-16 12:27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