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参加了不少会议,会议上不少专家忧心忡忡地批判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引擎,其理由无非是造成知识窄化、低俗化和不精准等陈词滥调,现在还只能说出这些理由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个性化推荐。
知识窄化是知识精英的误判
所谓知识窄化,是指人们的知识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高度集中,导致知识,越来越收缩。知识窄化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曾记得当微博兴起时,不少专家就忧心忡忡地认为微博会导致人们的知识窄化,当微信出现时,专家们不再指责微博,转而忧心忡忡地担心微信,现在当今日头条等个性化推荐应用出现之后,指责又一股脑地涌向个性化推荐应用。
虽然我们没有研究过古时候信息量快速增加时专家们的反应,但可以推测一定会有不少专家在忧心忡忡地担心知识窄化,正可谓阳光之下无新鲜事,只是新一代批评家替代了旧批评家。
首先,不是窄化,而是信息爆炸
纵观人类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速爆炸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泽字节时代,一泽字节等于1万亿GB,相当于2500亿张DVD光盘的容量,相当于每个人拥有300个以上的个人图书馆所存储的数据量。当然,随着知识和信息量的快速发展,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知识自然会越来越专业化,如果非要说窄化,那么从专业化的角度,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在知识方面都是高度窄化了。
想想古代大师,多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大师,而当今世界却难以出现这样的大师,当然未来会更难出现这样的大师。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普通人掌握的各领域的知识量可能并不比大师少,但是在古代就是横跨多领域的大师而在今天只能是我们之间的普通人,其实所谓的知识窄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新技术而是信息爆炸引起的专业化所导致的。
其次,个性化推荐才能更好地解决信息过载难题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过载时代,每一个人都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无所适从,出现了信息过滥、过多与每一个用户的真正信息需求不匹配之间的悖论,出现了“多就是少”的现象。实践中,大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解决:
一是通过社交网络来进行熟人推荐,即通过社交圈的意见领袖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过滤并进行推荐。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但是随着信息量的突飞猛进以及社交媒体的越来越重,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有效进行推荐。
二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特征、场景和文章特征做个性化推荐,每一个用户的推荐内容都不同,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有效解决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之间的悖论,进而有效地沉淀用户。从实践来看,在解决信息过载方面,个性化推荐技术更为有效。
第三,个性化推荐完全能够解决知识窄化现象。当前,很多专家担心个性化推荐导致的“知识窄化”,主要表现为认为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只给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其实这是完全的误解,正如一个小孩会有成长周期,个性化推荐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建立起用户成长模型,除了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推荐其最感兴趣的信息之外,还会给他推荐一些目前不在其需求之内的信息,当其对其感兴趣点击阅读时自然就会进入此后的推荐范围内,同时并根据用户的年龄、专业等变化来适时扩大推荐范围。当然也可以通过用户的自我订阅来解决上述难题。
其实,我们要说的是,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其作为信息出口,其本质也是信息的过滤和推荐,不过他们的是精英们的推荐,而个性化推荐则是通过机器来进行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所谓的知识窄化就是自诩智识优越的知识精英们对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傲慢和偏见,其背后是其深深的知识和道德优越感。
低俗化只是更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需求
首先,个性化推荐内容并不低俗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及其精英们常常高傲地批判今日头条等个性化推荐的内容太低俗,其实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一方面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奔腾的八卦心,你不点击个性化推荐的内容它凭什么推荐给你呢?我们要问的是承认自己有颗八卦的心真的很难吗?
另一方面,个性化推荐的用户量很大,自然不能完全按照精英们的需求进行推荐。例如今日头条的用户量高达4.5亿,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自然是不同的。那么给用户推荐什么样的内容更有利于用户的成长呢?毫无疑问是基于用户需求并稍高于用户需求的内容,如果给所有用户都按照知识精英的需求标准去推荐,必然会出现把阳春白雪推荐给下里巴人的尴尬,用户不仅不买账还会抛弃你。
从整体来讲,是让低层次的人没有内容可以消费还是给他们适当的内容更好呢?毫无疑问是后者,只有激起用户的学习激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有利于其成长。
其次,个性化推荐的本质更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收费”,即在先圈用户的基础上再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自身的盈利。互联网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占领尽可能多的用户。今日头条的自身定位就是满足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需求,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屌丝占了绝大多数,今日头条的用户结构中自然屌丝占绝大多数。今日头条从来不以高冷示人,其常常就是以屌丝形象示人,为屌丝代言。
从互联网的发展实践来讲,能够打造平台的从来都是基于最广泛用户的,如果淘宝当初只为高端人群的交易服务,怎么会有后来的阿里帝国呢?如果腾讯只为高端人群的交流服务,怎么会有后来的腾讯帝国呢?只有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的平台才可能打造真正的帝国。
不准确是骨子里的反技术
现在很多精英也都在批判个性化推荐不准确,说推荐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事实是怎么样呢?
首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了解用户需求
正如超一流的销售员不可能一眼就能看准用户的需求一样,正如每一个媒体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完善、调整风格才能稳定下来一样,个性化推荐也需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长时间跟踪才能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也才能真正给用户推荐更为准确的信息。如果你非要吹毛求疵,要求一开始就实现完全精准,要么你不懂技术,要么你就是反技术的!
二是机器学习等新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推荐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还在快速发展中,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作为一个生命体,自己也在成长,相信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一定能够给予我们更精准的信息需求,无论你是屌丝还是精英。我们看到,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先生准备用百万美金的年薪招聘首席机器学习专家,这不正说明他们重视技术的诚意吗?
技术是推进社会和传媒业革命性变化的动力,当然新技术也会带来新问题,但只要我们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我们一定能更好地理解他和解决问题,放下身段去了解自己看不上的新生事物比一味的指责更符合精英的社会地位。
来源:传媒天天评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