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转方式”这个词太高大上,离你太远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对你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可千万不要这么想!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最为直接的就是就业情况的变化。
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目前,我国新经济成长势头加快,新兴行业的用工需求不断攀升,大量就业者从旧行业、旧企业向新行业、新企业流动。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呈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互联网、金融业的聚宝盆效应愈发明显,钱往哪里流人就往哪里去,相比之下,传统落后产业更显萧条。
不同行业就业形势相差47倍
新经济支撑就业能力超出预期
智联招聘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16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数据显示,以电子商务、物流为代表的与互联网有关联的行业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而以能源、制造等传统生产制造为代表的行业就业减退。
2016年第二季度就业景气最好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和交通/运输。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CIER指数(岗位需求/供给)高达11.47,是能源矿产行业的47倍。这种差别,充分表明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正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火了交通/运输行业。第二季度,交通/运输行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幅最高,为58%。报告分析,2016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14.6 亿元,同比增长43.4%,在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就业指数虽然近年位居前列,但今年第二季度却从7.07蹿升至11.47,环比涨幅高达62%,这样的增速前所未有,显示互联网经济正加速发展。
7月中旬,滴滴出行发布报告称,截至5月底,已有53万来自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行业的工人通过开网约车再就业。山西、四川、黑龙江等省份,来自煤炭钢铁行业的滴滴司机占比最高,分别占到该省滴滴司机总量的28.5%、24.8%、20.3%。
在“新经济支撑就业的能力超出预期”背后,是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加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万亿元,占GDP2.8%。有关专家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双创”热情高涨
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凸显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条富有挑战性的就业之路。在“双创”的推动下,一批微小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长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由于多数传统大型企业转型较慢,明星光环渐褪,不少求职者愿意放弃安稳的传统大企业,投身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更加凸显。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微型企业的就业形势最好,CIER指数为3.58。从招聘需求人数来看,小微企业依旧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需求人数占需求总量的72%。与小微企业旺盛的用工需求相比,许多传统大型企业(企业规模在10000 人以上)都在持续缩减用工需求,其中通信/ 电信行业、金融行业、耐用消费品(服饰/ 纺织/ 皮革/ 家具/ 家电)行业分别出现了-18%,-13% 和-19% 的增长。从数据上来看,目前传统大型企业转型遇到瓶颈,短期内或将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
据人社部表示,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全国每天新增1万多家企业、4万多个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就业”和“创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双创”新引擎正在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带来新机遇。
作为“双创”的晴雨表,创业投资201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创业投资募集资金用于中国内地投资资金的增长量超过80%;信贷支持显著增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4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达23.9%;通过新三板融资1216.17亿元,同比增长821%,通过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的创新创业企业有30余家,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需求崛起
增速超越“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的就业吸引力正面临挑战。新一线(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城市)、二线城市由于生存压力小,更能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受到大量就业者的追捧。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统计,2016年第二季度一线城市的在线职位数最多,占全国招聘总量的40%,以天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需求占比为28%,二线城市的需求占比为20%。和去年同期的招聘需求相比,二线城市的需求增幅最高,为29%,新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需求增幅分别为21%和16%。
其中,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在IT/互联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行业的用工需求远超过一线城市。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职位数量出现了较大增长,求职者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在生活成本、生活环境、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为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加之民众消费能力大幅提高,助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求职就业增添了新活力,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中部招聘需求增幅全国最高
东北发展面临困境
除去因气候与环境的因素,经济起落是导致区域就业分化大最大的因素。从全国看,中西部地区不乏亮点,尤其是中部,第二季度合肥、武汉、郑州等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虽然不乏资本炒作,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中部城市的受欢迎程度。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招工需求增幅从一季度的1%跃升至二季度的29%,西部地区也有26%的大幅反弹,显示了经济基本面的回暖。东部地区,虽然需求增幅为19%,但其招聘总量仍然占据全国73%,也就是说,全国的4个新增的工作岗位可能有3个就在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区增幅最低,仅为14%,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传统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发展困境。
报告显示,中部在IT/互联网、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用工需求增长居前。中部地区拥有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数量相对要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成熟、规模庞大,加之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火爆,人才需求都得到了大幅增加。中部城市圈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加速了人才流动。
来源:新华网 记者:李会平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