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阿里数据团队的“教练”。在他眼里,大数据不是高大上的事物,研究数据,一定要懂商业。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车品觉
认真倾听记者的提问,在回答之前还会反问,以确认对方的问题,说话逻辑严密——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车品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他来自香港,加入阿里巴巴前是敦煌网首席产品官,曾在微软、eBay等多家跨国公司担任总监职务。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将自己对于大数据的见解无私分享到互联网上,同时还热心公益,致力于改善西藏儿童教育。
近日,《天下网商》记者与车品觉进行了一次对话。他不把自己当管理者,更愿意做个教练,教大家如何学习。他带领团队整合集团数据,打造商家、小二乃至社会可以共享的数据公共层。他认为,大数据不是万能的,数据人不仅需要数据的研究能力,更需要商业的感觉。
“大数据应用是一个商业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怎样看待大数据的
车品觉(以下简称“车”):很多人看大数据是从应用的角度,我一般是从数据的底层去看。讲大数据,不能不讲大数据本身的源头。谈大数据,原材料是不一样的,有些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很认同“转移学习”的理念,如果我都使用我自己的数据,能量不会很大,把人家的知识转移过来,说不定就变成了我的杀手锏。
记:你怎样看待中国大数据的发展现况
车:中国的数据产业链相当集中,过去几年都是大的龙头公司在做,最近几年才出现了一些做数据的小公司。美国的发展比较快,有许多零散的健康的数据小公司,很多都是从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出去的人所创。
相比之下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技术比以前提高了,但除了要高效地计算方便地存储之外,还要关注应用是不是方便,两者要平衡,还有很大的空间。
记:你是怎样使用数据来解决问题的
车:大数据应用是一个商业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以当我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一般会找最简单的成本最低的方法。只有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才需要用复杂的方法。
复杂的办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复杂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用更多的数据来解决。复杂的算法,是在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把这个算法算得更精准。当算法遇到了瓶颈,你就需要搜集更多的数据。比如滴滴打车研究怎样让乘客和司机更快地匹配成功,可能还需要找到天气的数据。
记:阿里的数据体系是怎样了解用户的
车:了解用户的时候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比如进入页面,同样的流量点击率不够高,那么就要研究怎样增加点击率,怎样改善用户体验。我们是在一个专门的场景里研究用户群的特征。
时间长了以后,阿里的数据团队有了分工,有些人专门提炼公共层面的数据,给其他人需要的时候使用。我们的数据架构分为专有的数据和公共的数据,专有的数据属于百花齐放,公共数据集中起来给大家方便使用。
记:对于卖家来讲,大数据有什么用处
车:大数据是有大用处的,以往电商讲的多是营销、买卖,数据的作用其实不止于此,它可以促进生产,驱动供应链管理。比如明明西瓜已经大丰收了,你还种西瓜,这不是资源的浪费吗
我家在香港有一块农田种有机蔬菜,我提了很多数据方案给他们。香港的菜很多都是大陆过去的,我不光要每天批发进来的数据,还要每天卖不掉的菜的数据,我就知道我不能种什么菜,另外我还想知道的是这个菜批发和零售价格的变化,这样我就很好定价。
当然怎么样用大数据来做规划,现在还在早期探索阶段。数据有个特性,不用的时候感觉很多,用时感觉稀缺。听上去大数据是万能的,当你要解决一个非常精准的问题时,你会发现数据不是万能的。乐观的地方在于,随着收集数据传感器的出现,互联网+的覆盖,数据的密度越来越高。
“我是一个教练”
记:看你的公众号,发现你每天都会很早起来晨读。
车:我的文章不是都跟大数据有关的,但都是我需要关注的。每个人都需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引申到一个团队,需要每天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感知,才有动力去学习,才会有进步。
记:平时你是怎么带团队的呢
车:我这个人有点特殊,我对手下是教练式管理,希望他们能成长。所谓教练,是教你怎么学习,学习如何学习,不是把我的世界观强加给你,而是在知道你的想法的基础上教你怎么学习,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把我认为对的灌输给你,那就是教练型管理者了。
另外,在重点项目上我会“监工”,和大家一起讨论方向。我要确保团队跟着顶层设计去走。
记:可以举个例子吗
车:我们在做公共数据层,内部使用是要计费的,往高点说,不计费,数据经济的效率很难体现。比如你这个部门把数据共享出来,过段时间我会给你一个账单,你就知道谁用过你的数据,你又用过哪些数据。你提供的数据不仅要规范、标准、稳定,还要有服务承诺,这样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才会体现出来,数据经济体就开始转动了。数据交换存在很多协同,我们这个部门就是做这些事。
其他部门和我们合作,有的是直接做数据产品,有的是搞定数据底层就好了。我们分别以数据、产品、分析等作为服务。
“最早研究无线数据的商家已经尝到甜头”
记:阿里数据产品怎样帮商家做决策呢
车:不同电商的业务逻辑不同,大商家、中商家、小商家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小商家最好是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但即便你说了他也不一定有能力做到。做到一个皇冠了,商家知道数据有用但不知道怎么用,你给他一些异动分析,这还不到诊断的级别。比较大的商家自己会分析,我们不需要为他们想那么多,只要提供足够多的数据,开放一些工具,他们自己的分析师会分析。
记:你对商家有什么建议吗
车:商家不要把数据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应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关键元素。我看很多公司数据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一把手重不重视。
现在来说,要特别重视无线端的实时数据,比如从无线渠道进来的流量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人流有什么不同。最早一批研究无线数据的商家已经尝到了甜头。
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并不是高大上的。要把数据分析和算法做好,要有数据的能力+商业的感觉。
记: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车:之前我在一个做外贸的公司,有段时间我们用很多Google的关键词引流量,短线来讲效果很不错,转换率挺好,但生意一直没有进步。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维度,我对所有通过这个渠道进来的人做了一次分析,发现大部分人三个月之后都没有复购。当时我以为这是用户体验不好的关系,但很惊讶地发现,原来是营销经理做了不该做的动作,为了要关键词的效果好,他在每个关键词前面都加了cheap,把这部分的流量拿走,发现对业务一点影响都没有。这件事也说明,表面上短线有效的指标不代表长期有效,另外,人为的出错等到半年后才发现,代价真的很大。
文/天下网商记者 俞晓燕
编辑/胡采苹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