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寻“坑”背后的数据思维

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社会精细化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马路上有一个坑,该怎么去发现它?

这不是小事。这些坑轻则造成司机的抱怨、影响开车的体验,重则导致人仰马翻、车毁人亡。

今年5月29日,在杭州拱康路和康桥路的交叉路口,一辆小轿车从机动车道开到了人行道上,一位无辜路人被撞身亡。最后的调查发现,起因就是司机为了躲避一个突然出现的坑,急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

如果政府的养路部门能够及时发现这个坑,及时处理,也许就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

问题是,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寻坑,今天靠的还是人工巡查。

靠人,一条马路问题不大,十条百条呢?如果范围再扩大一点,是一座像杭州这么大的城市呢?密密麻麻的道路,密集的人流车流,各种情况可能发生。可以肯定,人海战术难以奏效。
涂子沛:寻“坑”背后的数据思维

一个坑,为什么会难倒政府十六、七年前,我在惠州大亚湾工作,常常一周要从惠阳开车去惠东两至三次。至今我都清楚的记得,在从平海镇进入港口镇的地方,路不好,坑多,颠簸得多了,哪个坑在哪我都记得,开车专注的时候,就能提前绕开,但更多的时候,是急打方向盘。

我知道,这是一条乡镇公路,巡查人员少。我虽然知道这有一个坑,但没有办法告诉养路部门。行车呼啸而过、大多数司机在赶路,除了几句抱怨和咒骂,这个坑就被大家遗忘在脑后。哪怕有市民投诉,他也只能说个大概,管理部门仍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去定位这个坑。

养护不力的乡镇公路是这样,养护严密一点的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也是这样,它们都一样都面临着无法全覆盖、精确定位的难题。

人口稠密的中国是这样,地广人稀的美国更是这样。早期解决办法就是靠巡逻,最近几年年,很多城市开发APP,鼓励市民对问题路况进行拍照举报,但是这些APP效率仍然不高。如果不是真的危险或是足够热心,没有几个人会在紧张的行程中下车拍照,再点击APP上报给政府。况且在中国,公共意识的提高,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善用数据,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问题正在出现新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手机里都有GPS和重力传感器。在理想状态下,当你在开车时,如果遇到路面坑洼,手机就会颠簸,坑越大当然颠簸的程度越大。这个数据可以真实地记录一个坑的存在。

涂子沛:寻“坑”背后的数据思维
智能手机感应到的颠簸示意图

但这中间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行车过程中手机会被司机拿起使用、放在仪表盘上和放在口袋里颠簸的程度不一样、不同型号手机的传感器不一致导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等。怎么来识别这种误差呢?

为解决这些难题,波士顿政府发起了一个比赛,设立了2.5万美元的奖金公开向全社会征召解决方案。

这个比赛的结果,就是一个叫StreetBump的手机应用程序。当手机的感测器侦测到路面颠簸所产生的撞击,GPS就会记录下所在位置,将信息传送到数据库中。一旦有足够多的人在相同地点都感受到颠簸,就能分辨出,这里是个坑,而不是人为的手机晃动,这个地点就进入“路平专案”了。
涂子沛:寻“坑”背后的数据思维

这个APP已经帮助波士顿政府发现了上千个道路受损点。

这是一种开放式创新,也代表了社会自治的一种新趋势,数据是大家提供的,甚至程序也是大众开发的,集众人的能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司机行车不受影响,政府也没有增加额外的财政负担。

我认为,这个方案为我们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度,拓展城市管理的空间,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还相信,用好了数据,我们能达到的效果,甚至比单纯地寻“坑”可以更进一步。

再以杭州为例,最近我发现,每到3、4月份,杭州地面的坑洞就会增多,经过调查,原来是冬天地面经过低温冷冻,沥青变得松散,而之后的连绵春雨导致了路面加速腐蚀,最终坑洼增多。修路原是标准化的工程,但每个路段其实千差万别,如果能在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后面的受损可能,进行个性化的建设,后续维护的投入就可能大幅降低。

其实还不仅于此,坑的产生和车辆的状况、载重、行驶方式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我们把地质水文的数据再叠加上去,会不会发现,每个坑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这些结论,会不会给规划、建设部门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我相信,相比于笨拙的传统手段、人工巡查,大数据几乎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用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更高了,管理成本却更低了。

采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动政府的流程再造乃至管理体制的变革。通过利用大众的手机数据寻坑,管理者得以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复杂的管理流程、庞大的巡查队伍被替代,人少了,事情却办得更顺利了。大社会、小政府,各位看官,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行政改革的宗旨、目标和梦想吗?

本文为专栏文章,来自:涂子沛,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专栏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afenxi.com/24571.html 。

(0)
涂子沛的头像涂子沛专栏
上一篇 2016-08-21
下一篇 2016-08-22

相关文章

  • 宋天龙:关于公司总分数据体系的架构思考

    经常会有关于数据架构的讨论:数据部门应该独立还是下放到业务中心?最近经过一段时间的架构调整,加上之前经历的一些业务测试,现在把总结的关于数据应该集中还是下放的基本情况分享下。 我们的数据架构经历过从分散到业务中心到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但业务对接业务中心,最后是形成数据中心总体把控,数据人员直接下放到业务中心的转变。关于这三种模式,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但到底哪种…

    2014-03-21
    0
  • 数据分析方法和思维之RFM用户分群

    数据分析方法和思维之RFM用户分群

    2021-06-02
    2
  • 统计数据会撒谎?95%海外观众对春晚满意

    昨晚我的微博微信被这条新闻刷屏了《95%海外观众对央视春晚满意》,每条消息下面都是大量的评论吐槽。大部分网友是不相信95%的满意度这个结果的,有关春晚的吐槽段子也是随处可见。小部分网友认为结果有可能是合理的,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能看到春晚自然倍感亲切,自然是好评如潮。 95%的满意度到底是否可信?我们先来看新闻源,毕竟判断一个数据是否可信的前提是数据来源是否…

    2016-02-09
    0
  • 人民网专访清华邓仰东:智能芯片制造业或有更多机会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人民网 今年以来,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战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芯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差距的反思。 对此,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仰东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集成电路的设计、核心件制造等领域,中国想与欧美国家比肩,可能仍需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积累。但中国在结合传感和智能处理的芯片制造业领域…

    2018-08-10
    0
  • 陈丽琳:如何以大数据助力商场运营

    智慧运营正在到来,如何以人为本,运用大数据达成商场运营逻辑的生态闭环?

    2016-10-09
    0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