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放弃过的人
3月12日,棋手李世石和 Alpha-Go 的“人机大战”进行到了第三回合的交锋。在韩国进行的这场赛事无疑是这一天中最为举世瞩目的事件之一。
这一天,在中国,TalkingData 的 CEO 崔晓波受邀与中国棋圣聂卫平联合解说了这场比赛。他们从 AlphaGo 讲到人工智能,又到算法、数据,最终话题延伸到是否可以通过数据使计算机打败人类。
直到现在,拥有围棋业余五段水平、运营着一家移动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崔晓波仍然声称自己看了这场比赛之后还是挺绝望的:“我是想不到这个机器那么厉害,人可能未来下不过机器了,我没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但数据已经战胜人的智力了吗?其实他不这么看。在他看来,由巨量数据支撑的人工智能还处于一个缓慢的导入过程中,那种适应所有场景毫无限制的自学习系统其实不存在。就像他说的:“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做的所有工作是要把数据变成可执行的动作,才有可能产生价值。”
进入数据领域创业是他人到中年才做出的决定。
在这之前,2002年到2009年的8年里,他一直在 BEA 工作。期间经历了甲骨文的收购,在那里从初级职位一直干到全球职位。
这段工作经历被他归结为前两年学习、中间三年创造价值,到了最后两年就感觉不太有挑战了:“学得也差不多了,在环境里面也证明了自己。”于是崔晓波声称自己那段时间过得很无聊。他至今记得那时每天都和自己现在的合伙人走路上下班,其实公司一点都不近,单程需要步行40几分钟。他们也经常聊天,互相问“这辈子就这样了?”
后来崔晓波终于还是跟太太说出了那句“想去试试”。
那是2009年的事。马上奔四张的人了,这年龄让他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试一下。”然后他跳到了一家做邮件推送的创业公司——工资被砍成了原来的1/3,股票和期权几乎没有。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这个决定。“后来我跟很多外企出来的同事、包括想从外企出来的同事说什么叫创业,就是放弃现在去追求未来。”他说,不放弃现在其实是没有未来的。这也是绝大部分的人出不来的原因。
他是那个放弃过的人。而由他联合创建的 TalkingData,现在已经是一家覆盖超过30亿独立智能设备,服务超过10万款移动应用、8万多开发者,客户横跨地产、金融、品牌营销等领域的庞大数据公司了。
至于当初离开外企时为什么没有选择直接创业,崔晓波的理由是:“在外企待了那么多年离市场已经很远了,想做移动互联网创业很难。”那时候他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砖头。一个连智能手机都不用的人,突然想要跳出来干智能手机相关的事情,有挑战,也需要很长的适应过程。
那家每年都转型的公司
在公司创立前期,5个创始人经常在地坛公园里坐着,晒着太阳聊这个公司做到最后会是什么样的。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后来用两句话总结了这家公司的愿景。一是“数据这件事情做到最后要改变企业做决定的方式”;再往后想,又说了一句当时连自己都不信的话:他们觉得数据最终会改变人们自身对环境的理解。
2011年,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几个人都笑了。在不太遥远的2011年,智能终端刚刚出现。TalkingData 最早做的事情是给微博做分析工具,然后很快发现那是别人的地盘。而崔晓波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回去做移动数据”。这件事难,同时也意味着“你干了别人再干的成本会高。”
但当时最让他们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市场在不在”。然后这个做数据的公司先用数据帮自己分析了这个决策:他们从应用商店里抓取了90万个应用,分析了其中有效的十万款,然后:“统计下来吓一跳,当时用得最多的服务是谷歌广告,大概能占到8.9% ;第二类是数据通信,占到3.5%。”
在甲骨文的时候崔晓波觉得中国的客户不愿意把数据给第三方,这时候,数据告诉他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TalkingData 就这样完成了自己最初的转向。
直到现在,这家公司的战略仍然每年都会转向。很多人问他“你们的优势是什么?”崔晓波觉得优势就是变得快。第一年里,TalkingData 专注于给当时的中小型开发者提供工具,比如滴滴出行、唯品会、聚美优品、墨迹天气等;第二年开始他们做了垂直的数据产品,为做游戏、电商、金融行业的客户服务;第三年找到了更好的商业模式,服务范畴转向银行业和保险业这些传统行业,招商银行、中国平安、银联是他们的第一批客户,到现在中国13家股份制银行里已经有12家是他们的客户;而第四年进入了地产业,也进入了零售、快消、汽车、旅游这些领域。由于业务发展迅猛,公司的扩展性亟待增强,他们找合作伙伴为自己的数据平台做了应用。
现在崔晓波觉得最终能做成的事跟最初想做的事基本上不一样。但一个伟大的公司做到最后跟最早的那个愿景和目标还是相关的。
TalkingData 继2013年完成千万美元 A 轮融资之后,2014年已经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 B 轮融资。但他仍然声称这是一家创业公司:“我觉得创业更多是一种精神,你不断得有目标去奋斗。并不是说你所处的阶段。从资本角度看,融了天使、ABC 轮、上市,哪个阶段算是商业其实很难定义。我们更看重一群人在一起去追求目标,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一个目标被实现可能有新的目标,就是不断地重复迭代的过程。”
反正最初想好的那两句话现在还挂在公司里。
CEO 每天都在忙什么?
据崔晓波说,作为一个大数据公司的 CEO 理论上只管三件事:看方向、找钱和找人。
第一件事是他每年花费最多精力的部分,要想公司该往哪走,要看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背离自己的初衷;第二件事,按雷军的说法是“你得融到花不完的钱”,在2013年融到 A 轮之前,崔晓波是卖了两套房子扛下来的,但这件事情先难后易,现在 TalkingData 既能融资又能造血,不仅有自己的基金在硅谷投资技术团队,也在用金融杠杆做生态。而找人对他是一个挑战。
把这些事项平均分配到每天,崔晓波需要用碎片时间每天看大量新闻,找出其中10至20条跟行业或者技术相关的,晚上花1到2个小时仔细看。他手机应用频率排名前3的 APP 分别是微信、Google 阅读器和用来处理日程的 Wunderlist。
作为一个超级不喜欢开会的公司,他会把所有的会集中处理,一般周一、周二被他用来跟各个团队处理这些事务;出差则占据了他的另一部分时间,由于世界各地都有分公司,以及在国外投资的公司,他需要了解当地市场,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沟通。
来源:GQ杂志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