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与大数据列为未来发展战略的公司。尤其是一些国际巨头,在这波新技术浪潮中,早已布局完毕,牢牢站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浪潮之巅,不仅在技术上引领业界的发展,而且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让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大手笔”。
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等都已在数据中心方面投入巨额资金,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数据处理/存储等需求。其中,谷歌、微软等企业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都已超过10亿美元!正是有了这些大手笔的投资,才能支撑这些巨头在这波浪潮中游刃有余。底层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这些巨头的云服务、大数据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今天先来看看微软在数据中心方面的规划以及今年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信息。
微软: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已超10亿美元
微软一直把云计算视为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在今年7月份的业务重组计划中,微软正式将“云”作为独立业务,这意味着微软的转型战略进入实质阶段,并将会加大在云计算业务上的投资。随后十月份发布的2014财年第一财报证明此次战略转型的正确性。
财报显示微软第一财季营收为1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达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这份成绩超出市场分析的预期。从财报来看,云计算业务成为微软增长的重心。据财报显示,微软商业业务营收增长14%,订单数增长6%,其中微软Azure平台、Office 365等云计算业务贡献颇多,商业云服务营收增长达到了创纪录的103%。可见,云计算服务对微软的整体营收增长起到助推作用。云计算对微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财报上的数据让人眼红,恨不得自己的公司就是微软。其实,在赚钱赚得手发软的背后,微软花钱也花得手发软。从中云网搜集到的新闻信息来看,今年微软在数据中心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这简直就是跟谷歌打对垒战!谷歌今年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也达到了十几亿美元之巨。
这么具体的投资,微软是如何规划的?在九月份的微软年度财务分析师会议上,CFO Amy Hood披露了该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规划图。微软目前将全球数据中心分为五大区域:其中北美区有四个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分别分布在美国加州、德克萨斯州、伊利诺斯州和弗吉尼亚州;欧洲区已经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有两个,分别在爱尔兰和荷兰;亚洲区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也有两个,分别在新加坡和香港。而即将投入正式运营的数据中心有6个:在中国区的北京和上海两个数据中心由微软的合作伙伴世纪互联来运营,这两个中心在今年6月6日已经提供Windows Azure公有云的测试服务;在日本区,微软在东京和大阪设立两个数据中心;在澳大利亚区,微软则在悉尼和墨尔本设立了两个数据中心。
新加坡:具体投资额度未明
今年5月,微软表示正在新加坡建立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并计划在2014年上线。微软选择新加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个是新加坡正处于高增长,预测机构认为新加坡云服务在未来几年内会增长迅速。此外,新加坡地理位置非常好,目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商业中心,在新加坡建立数据中心也能有效的辐射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出了微软之外,亚马逊、IBM、SoftLayer、Salesforce、Equinix等企业已经或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了数据中心,正是看中了新加坡的地理优势。
澳大利亚:具体投资额度未明
同样在5月,微软还宣布了扩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Azure枢纽数据中心的计划。据路透社报道,微软计划在澳大利亚建立两座新云计算数据中心,其主要作用是出租云计算和存储等技术资源、拓展该公司的托管和在线数据处理业务。该数据中心将采用地里冗余配置,方便澳大利亚客户备份数据、满足客户灾难恢复的需求。
美国:6.77亿美元
在接下来的六月份,为了满足未来Xbox Live及office 365云端服务,微软宣布将投资6.77亿美元在美国爱荷华州建立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也将会为Xbox One主机提供有力的支持,与索尼的PS4形成差异化,增强竞争力。而据爱荷华州当地媒体《Des Moines Register》报导,因为爱荷华州政府的投资税额见面政策,这个数据中心将为微软节省二千万美元的税额。
芬兰:超2.5亿美元 爱尔兰:3.8亿欧元
九月份,微软宣布将在芬兰建设规模庞大的国际数据中心。这项投资是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收购计划的一部分,投资额将超过2.5亿美元,主要面向欧洲用户。当然,芬兰的气候优势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除了芬兰之外,微软还将投资3.8亿欧元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地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这将是微软在都柏林地区的第四个数据中心。微软表示,爱尔兰的气候优势以及劳动力优势是主要原因。
同样在九月份,微软宣布与可口可乐联手在上海建立新数据中心。
来自:中云网
链接:http://www.china-cloud.com/yunhudong/guigudsy/2013/1106/21475.html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