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炒房洪流中的数据后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数据更新亦如此。所谓大数据,我一直认为,大数据之“大”,一是量大、二是多维、三是实时,后两者更为重要。正是因为多维和实时,数据的体量之大才能转化为价值之大。

涂子沛:炒房洪流中的数据后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有点热,热到从专家学者到扫地大妈都在谈论买房的事,热到不说点房子的事,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待着。

昨天,楼市四小龙之一的南京重启限购,而一周前杭州也刚出台限购政策,外地人在杭只许买一套住宅,限购前一日更是刷出了5105套的单日交易纪录。哪里有开盘,哪里就有抢购,抢到的眉飞色舞,没抢到的垂头丧气。

比楼市更热的还有各种传言,媒体圈里传播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投资客一口气买了20多套房子。

涂子沛:炒房洪流中的数据后门

如果是买商业用房,比如酒店式公寓,这是可能的,因为商业用房不限购不限贷,可如果是住宅,就蹊跷了。

根据政策,一户家庭若已购两套以上住房且仍有贷款,再次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时,银行会拒贷。没有了杠杆,炒房客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大的,很难下那么大的手笔。但是,一位朋友却神秘兮兮地在朋友圈告诉我,有办法一个月内买3套“首套房”。

办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动用什么关系、打通什么环节,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

我们的征用系统基本来自央行,央妈负责打通各个银行的门弟界线,让信息共享,也就是说只要能蒙住央妈就成功了一半。办完一套房子的贷款时,征信系统不会立即显示贷款记录,因此出现“明明已贷款,系统却无记录”现象。央行的征信系统中,个人信息每月才更新1次,而银行审批放贷仅需数日。从理论上说,如果巧妙地利用这一时间差,市民就有机会在1个月内买3套“首套房”,分别在A、B、C三家银行成功办理贷款。

不得不说,办法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不是不可能的。

炒房的数据后门不只一个百密总有一疏,任何政策都可能有漏洞,这位朋友的方法让我想起了“进京证”。

外地车进入北京需要办理进京证。从2014年元旦起,北京将进京证的有效期从最长半年缩减至最长7天,人们办证的频率大大增加。偶尔进次北京的人当然无所谓,可是由于北京车牌摇号难,许多工作生活在北京的人也挂了外地车牌,七天的有效期一过,人们不得不驱车四五十公里至进京的地方办证。大量的车子,大量的人在办证门口排起了长队,由于办证的时间成本高,权力寻租、代办“黄牛”等乱象一一出现。

今年5月,北京交警APP发布,进京证可在线办理,全部过程仅需半小时,外地车牌的司机从此告别了熬夜排队办证的历史。

申请办理方便了,可另一方面监管的措施却没有跟上。交管部门拥有车辆信息,能够通过拍照识别等技术手段,对比出哪些外地车无进京证上路。但由于数据并非实时处理,只有每晚12点之后才能对比当天抓拍的照片,有人就动起了歪脑筋,无证或证件失效后,大白天仍在京城大摇大摆开车,办完事儿后再用APP“补”办一个进京证。

这无异于“先上车后补票”,办证程序的“快”和数据更新的“慢”之间产生了时间差,让抓违效果打折。而朋友所透露的“一个月买3套‘首套房’”也是利用了数据未实时更新的漏洞。

截至2016年3月底,央行的征信系统共收录8.85亿自然人、0.21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数据。2007年央行就说,央行的征信系统中,企业数据库每天更新1次,个人数据每月才更新1次。2013年实施的《征信管理条例》也仅表述为“确保及时更新”信息,对更新频率无具体规定。
涂子沛:炒房洪流中的数据后门

论规模,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库已经非常庞大,但论作用,更新迟滞将使效用打折。经济社会瞬息万变,每月更新一次的低频率,慢了不止一拍。就像进京证监管的数据一天才处理一次一样,数据更新不及时,就会留下后门。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办假离婚证、利用“纯公积金”贷款在征信系统的漏洞绕过“限购”政策的篱笆。

前者是因为,民政局与银行数据未联通,有人在路边花钱办了个假离婚证、假单身证明并顺利购房。后者是因为,银行判断一个人有几套房贷,唯一的依据是央行的征信系统。但是,纯公积金贷款并不在系统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购房资格。我注意到,今年8月贵州才将个人公积金相关数据,采集到央行征信系统,看来公积金和央行征信系统彼此孤立早已有之。

消除时间差才能堵住后门所谓的时间差本质上是信息的不对称,利用这种不对称,可能谋取一些特殊的利益。股市里掌握内幕消息的人永远比别人先走一步,楼市也一样。

人类社会已经打了无数次消除时间差的战争,从烽火台战报,飞鸽传书,驿站系统的运用,一直到电话的发明,再到大数据时代,信息越跑越快。今天的经济生活,很多领域,已经要求把时间差缩短到一天、一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这就是数据的实时更新。
涂子沛:炒房洪流中的数据后门

作为中央、地方制定的购房政策,出发点是稳定市场、防止炒作、维护公平,制度的刚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政策只对一部分人有效,对其他人而言就是不公平了,数据后门的存在也很容易让市场失真,给监管埋下隐患。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办法不是没有,既然问题出在信息的采集、更新沟通不畅上,解决的办法自然是让信息尽可能自由无阻地流动起来。

央行的征信系统应该每天更新,忠实地记录数据的产生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应该通过自动化方法,时时刻刻通过软件包自动抓取各大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录入自己的征信系统,对一天之内多笔贷款的申请者按风险大小予以拒绝。

当然,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各大银行之间应该联网,开放贷款数据的互查,减少人民银行的压力,杜绝骗贷者在不同银行间游离的空间。央妈再强大也无法包办一切,银行系统仍然有巨大的自治空间可以挖掘。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好的设备,更多的人力,更高的成本。可是就推动精准调控能力、防止调控政策被架空、防范信贷风险而言,这是有必要的。一个四处借贷的炒房客,将金融杠杆用到极致,是每家银行的潜在威胁。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现代的经济生活,有大量数据需处理,包括消费者的动态和每一名雇员的工作状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交易和客户反馈,以及组织内部的活动都有数据记录。而组织要用好这些数据,从当中获得有用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两项基本的工作,就是数据的联通和实时的处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数据更新亦如此。所谓大数据,我一直认为,大数据之“大”,一是量大、二是多维、三是实时,后两者更为重要。正是因为多维和实时,数据的体量之大才能转化为价值之大。

本文为专栏文章,来自:涂子沛,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专栏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afenxi.com/33819.html 。

(0)
涂子沛的头像涂子沛专栏
上一篇 2016-10-12 08:46
下一篇 2016-10-15 15:33

相关文章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