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过热期,现在是大数据的希望破灭期吗?或者这也不是坏事情,它会让市场对生态环境做一次清洗,让真正的强者真正起来。
中国的大数据元年就是在2012年,过去3年里面确实有一些人跑马圈地,有一些人是创造概念,有一些人是高举高打。
经历了过热期,现在是希望的破灭期吗?其实,破灭期不是坏事情,它会让市场对生态环境做一次清洗,让真正的强者真正起来。
好的商业模式+技术
才能让数据产生价值
对数据定价是首要任务
互联网赢家通吃,老大、老二能活,老三就必须死。它赢家通吃了以后,把财富完全攫取在它的口袋里,而中产阶级就是那儿的长尾。
所以那些互联网的巨头,给你免费的、精准的服务,让你把这个数据给它,最后他越来越富,你越来越穷。
这里有两个东西要抓,一个叫商业模式,另一个叫技术,你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技术,来去解决数据可控的问题,解决数据在一个信任缺位的世界里面,怎么能够去产生价值。
商业模式第一个就是要定价,对数据要进行定价。
有一个哥们很有意思了,他把自己的数据放到众筹网站上面,筹到了213美金,这也是把你的数据进行定价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大数据公司聚信立是反过来的,你在它的浏览器里面用淘宝、京东等登录,就把你的消费记录全抓下来了,然后它根据这些消费数据,给你算出来一个信用,你有了这个信用可以申请信用卡,你也可以去P2P借贷去。
也就是说,它让你自己登录了以后,把你的数据授权给它,它给你的数据带来价值。
Hard shake可以实时给你发一些信息,你实时给它做一些调研报告,给你一部分钱。这些公司都是更好地帮助你,让你数据更好的变现。
所以这些公司现在都还很小,但是大家要知道,边缘创新都是从小公司开始的。大公司一开始是看不起,最后来不及了。
大数据要打通信息技术的各大产业
未来大数据一定生长在云里
它是大数据开放的基础设施
所以,数据创意者,以天外飞仙式,从数据当中提取价值出来。
其一,大数据一定要打通信息技术的各大产业。在信息技术的宏大叙事中,大数据起到非常基础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的产业,并与云计算、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其他产业割裂开来,而要融会贯通,使各大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美国看大数据的创业公司,很多公司都是特别小,就是几个人都是PhD,他们主要是有一个数据的思维,有一个创意。又从开放数据拿到一些数据,但是不用去解决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的问题。他们都是通过云计算来获得这样的基础设施。
所以,大数据跟云计算一定是不可以分开,未来大数据一定是生在云里面,长在云里面,产生价值也是在云里面。
我有一个同事,他是患肾病23年,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换了肾也没有办法解决。
后来他希望通过基因组学等等分析去解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基因的测序,发现治病的基因。于是产生了这么多的数据。
他就把它存在云硬盘里面,让不同的医生对他进行诊断,最后形成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他解决了这个病症的问题。
所以,他通过这样一种开放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分析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个愿景2020年我们一个人来到这样一个研究所,一天之内能够对他的基因做全部的测序,发现治病基因,并且开发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个就是大数据开放的基础设施。
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
能帮助传统产业迸发巨大价值
数据创意是需要跨界思维
其二,要处理好大数据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关系。
我们认为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能够产生乘法效应,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帮助传统产业迸发出巨大的价值。
我经常在讲一家公司,叫做气候公司。气候公司在被收购以前估值10亿美金,凭什么?凭着开放数据和数据思维。
所依赖的开放数据就是气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美国60年的农作物产量数据,还有1500亿土壤数据,土壤的观察数据。
拿着这些数据做分析,一个可以分析出来种什么样子的农作物好。第二,可以对每一块2.5英里土地进行建模,可以预测灾害性天气。
他把气候学、金融、保险、融合在一起,基础就是开放数据。开放数据就是创建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第一步。
数据创意是需要跨界这样一种思维,气候学农艺学加互联网就是跨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跨界能产生新的价值。
其三,小数据见微、大数据知著。数据刚刚产生时,其价值化处于最大化的水平,而随着时间推移,其价值将不断流失。
因此,我们要运用过去的数据,去认识当下、预测未来,并让大数据帮助我们完成决策、实现创新。
拥有数据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
隐私分享得越多
究竟是带来便利,还是增加困扰?
个人数据究竟是谁的?你是不是真正的拥有你自己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很多人回答说我并不真正拥有我自己的数据。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回答说,我真正确实是拥有我自己的数据。
但这好像也不是好事。我因为拥有我的数据,我体验了很多的麻烦,就是这些数据给我带来了麻烦。
比如说隐私,其实我们现在跟很多年轻人谈隐私的话,他们不能感觉到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问题。
他觉得我又不是一个爱看A片的中年大叔,也不是同性恋,更没有HIV,我担心什么呢?但事实上,你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你就能够理解到隐私对你的影响。
当我在网上购物时,留下了我的很多信用卡信息,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经济安全麻烦。
还有一个商家精准营销的问题。比如大家经常受到的商家广告的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
商家说我不是胡乱地给你发东西,我是基于我对你行为的理解。基于我对你的画像,来对你进行精准营销和微营销。
这按理说也是很好的事情,但问题就在于亲密感和令人发指之间这条红线怎么划分。这让我很烦恼。
我浏览淘宝的时候,有些货物放到购物车里面,没有去买,我可能在京东上买了。后面我登淘宝,相关的广告一直跟着我,问我是不是有兴趣,希望我去买。但是它不知道,其实我已经买了。
凯文·凯利就说在这个互联的时代里面,把自己藏起来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把自己的隐私送出去越多,那你获得的服务就越好,这就代表了一个很普遍的观点。
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的,比如杰伦·拉尼尔,他是虚拟现实的先驱者,他说你以为你把自己的数据给了那些人,就能获得更好的服务吗?如果这个在线书店能够更多地了解你,了解他,我就可以做差异化的定价,你买这个东西可能要付出的钱,要比其他人买付出的钱要更多。
所以他了解了你,并不一定说你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你也许要多付钱。
作者:吴甘沙(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