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曾经在戏剧《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Hell Is Other People)。”在萨特眼中,个体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容易使自我意志受到干扰,进而陷入进退两难,模棱两可的境地。可惜在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已经很难离开“他人”而独活。
在国内,即时通讯应用已经成为时下最主要的社交平台。随着 QQ 和微信强势崛起,腾讯早已确立了社交王者的地位,并牢牢地将全国绝大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紧握在手中。然而在近十年来,我们还是看到了一批敢于向腾讯帝国发起冲锋的应用,有些还成为过“爆款”。在这批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飞信、米聊和易信这三款“大家出品”。本文将基于极光大数据iAPP 监测平台的数据来解析这三大IM的近况。(全文作者:阮嘉俊)
飞信:先于微信而生,背负着运营商的“奋起一搏”
比微信早诞生 4 年的飞信是中国移动旗下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在 2G 网络时代,由于网络速度较慢且资费较高,因此短信还是手机用户的一种常用沟通方式。但由于短信存在明显的字数限制,且数量超出套餐后费用较高。在这个背景下,飞信的诞生可谓是“平地一声雷”。
背靠中国移动的飞信是史上第一款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打通的产品,用户可以在电脑跟前和通过移动端登录的好友聊天。在好友不在线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将消息转换成免费信息发送到好友的手机上。正是得益于在三大网络的打通,再加上中国移动固有的庞大用户群体,飞信迅速走红。当时人们只会在手机上长期挂着 2 个应用,一个是 QQ,而另一个就是飞信。
遗憾的是,由于平台自身封闭(最早 5 年仅面向移动用户)以及腾讯旗下应用功能日渐丰富等原因,飞信最终还是难逃走向下坡的命运。尽管产品在后来曾经历过数次调整(例如向联通和电信用户开放),但局势已经难以挽回。
极光大数据 iAPP 平台的监测结果显示,飞信的渗透率从 16 年初至今一直呈现下跌趋势,从最初的 2.86% 下跌到最新的 1.31%。
在用户活跃度的表现上,颓势得到了延续。由极光大数据 iAPP 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16 年 6 月初飞信的日活跃用户数还接近 100 万,但到了 17 年 3 月 26 日已经不足 25 万。
应用重合度可以反映出目标应用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用户对竞品的安装率较低,说明应用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较好,反之亦然。由iAPP 监测得到的数据可见,分别有 91.79% 和 65.59% 的飞信用户安装了腾讯旗下的微信和 QQ,可见飞信本身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当今的通信和社交需求。
米聊:立足移动互联网的同期竞争者
米聊是一款彻底脱胎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讯应用,更耐人寻味的是,它只比微信早问世两个月。当时用户从电脑端往移动端迁移的浪潮正在上演,在 PC 时代独步天下的 QQ 在适应移动端环境时也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的征兆。作为雷军手中的三大王牌之一,米聊可谓是生逢其时。
实际上在早期,成功抢占先机的米聊曾一度占据优势。尽管缺乏像腾讯一样依靠 QQ 而积累下来的海量用户关系网,但匹配通信录的设置正好可以让米聊绕过这条“护城河”。
但在微信上线 2.0 版本后,有了语音通信功能的加持,微信的用户数量开始快速增长。随着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朋友圈等新功能的不断涌现,微信呈现出不断进化的势头。在腾讯全系资源投入的押注下,米聊被远远地抛离了在后方。
时至今日,米聊已经无力回天。根据极光大数据 iAPP 平台提供的数据,米聊的渗透率已经从 16 年初的 4.22% 逐步下降至最新的 2.51%。
极光大数据 iAPP 平台的数据显示,从去年 6 月初至今,米聊的日活跃用户数相对稳定。截至 17 年 3 月 26 日,米聊的 DAU 数量接近 88 万。
iAPP 平台的应用重合度数据显示,米聊用户当中有高达 96.76% 的比例安装了腾讯旗下的微信应用,而安装了 QQ 的用户比例也达到 84.63%。由此可见,米聊的存量用户中绝大部分同时也有使用腾讯旗下的两款即时通讯产品。
易信:拥有运营商和互联网背景的后来者
易信是由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开发的即时通讯产品,主打的是免费短信、免费通话和高清语音信息等功能。如果说前面两款应用是先行者,那么易信就是赤裸裸的挑战者:在其诞生之时,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领先地位早已确立。
刚上线的时候,易信清新简洁的界面让不少用户直呼惊喜,好友体系主要以通信录和易信号为依托。而且有了飞信的前车之鉴,易信并没有犯下固步自封的错误,可以跨网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
遗憾的是,在应用体验和功能的丰富度上,易信和微信依然存在明显差距。由于易信发出的免费短信在接收设备上均显示为系统号码,因此接收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得悉发送者到底是谁,有时还会陷入被识别为骚扰短信的尴尬境地。
电话留言的设置也是如此:如果用户给某位好友留言,后者的手机会接到来自易信的系统呼叫;接听后系统会通过一则略显生硬的播音告知留言者信息,并播放留言内容。这两个功能很容易对用户构成滋扰,而且也存在被广告商利用的风险。
另一方面,微信在当时已经上线了朋友圈、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和游戏等功能,而且实现了对用户通信录的匹配和银行卡的捆绑。换言之,用户在微信上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强联系映射,转移门槛已经相对较高。
极光大数据 iAPP 平台的监测结果显示,易信的渗透率从 16 年初至今始终维持下跌趋势,从最初的 4.23% 下跌至最新的 1.51%
在用户活跃度的表现上,易信的情况也说不上乐观。iAPP 监测得到的数据显示,易信在 16 年 6 月初的 DAU 数量高达 176.52 万。但截至 17 年 3 月 26 日,该数据已跌至不足 62 万,可见易信活跃用户数量已大幅减少。
在易信的存量用户中,有 94.81% 为微信用户,QQ 用户的占比也高达 83.17%。可见和米聊一样,绝大部分易信用户同时也在使用腾讯旗下的两款即时通讯产品。
从上述分析可知,这三款应用的冲击并没有如愿撼动腾讯帝国的根基,当中有时机和策略把握方面的因素,也有产品功能和体验方面的因素。随着腾讯护城河的进一步拓宽,其在社交领域的根基也会进一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能开发出具有颠覆性的社交产品,否则后来者大概只能通过深挖某个细分领域来寻求出路了。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极光大数据 iAPP 监测平台,更新日期截至 2017 年 3 月 26 日)
本文由TMT行业资深作者阮嘉俊投稿至数据分析网,并经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