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行政总裁罗梅蒂(Ginni Rometty)在今年的CES发表演讲,提及我们正步入认知的年代。过去10年,IBM一直在推进名为Watson的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项目。该项目曾于2011年参加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并成功力挫群雄而一举成名。IBM等一众科技公司推断,认知计算将为人类带来革命性改变,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大数据
的方式,利用数据采撷、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令机器可以像人脑一样自行学习。
三大领域重点推行
目前,IBM重点在医疗、金融和客户服务三个领域推行认知计算。在医疗行业,认知计算提供个性化服务,协助医生搜索和分析,担任医生的咨询助手;在金融行业,它可以解读财务、法规、经济和社会数据等信息,提高商业洞察力;至于客户服务方面,它通过分析客户行为,提供更好的体验与互动。
以医疗行业为例,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4亿人,每年花于糖尿病管理的费用就超过6000亿美元。自我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既可能是一种释放,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不小心就会让他们成为急症室常客;因此能否提前3小时预测糖尿病发作,就成为关键。
最近,Watson与医疗科技公司Medtronic合作,开发出一款应用产品,能够持续监测用户消耗的卡路里、血糖含量以及精确到以克计算摄食量。例如在餐厅中,糖尿病患者可在进餐前计算他拟点的菜肴会对这一天的摄入有什么影响,便能在3小时前预测到病发机会。
通过建立特殊领域知识分类技术,令认知系统能够充分理解问题,并可给出被人类理解的答案,这个把思维过程模拟为计算模型的突破非同小可。与其说这是建立一套模拟人类思考的科学,不如说它可以加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增强人类的智力和决策能力。特别是在那些牵涉复杂情感和推理的问题上,认知计算将发挥不凡威力,虽然不能代替人类决策,但可为人类提供决策的建议以及背后的理由。
目前,Watson等众多认知计算项目都只在起步阶段,距离「终极算法」还很遥远。若想要它们接近「终极」,我们就必须不断给它们喂食,食物就是「大数据」。算法是否更聪明,重点就在谁吃下的数据更多。例如微软搜索很努力想追上谷歌,而且技术上未必逊色,却始终无法动摇谷歌的地位。原因很简单,因为谷歌「吃」的数据远多于微软。
华盛顿大学教授Pedro Domingos在去年出版的《终极算法》中,如此描述认知计算的终点:「终极算法」就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发现和创造其他所有算法的「主演算法」。换句话说,如果「上帝」有一个算法,那么「终极算法」就是其他所有算法的
本文采用「CC BY-SA 4.0 CN」协议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给「我们」留言处理。